在201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名单中,青岛市榜上有名,而与其并肩的多是国内大中城市,可见,青岛的知识产权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青岛市作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应该紧紧抓住机遇,打造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扩大覆盖范围,让青岛不但成为技术的创新中心,而且是技术交易的聚散地、人才汇聚中心、尖端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信息检索中心与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的聚散地,从而促进青岛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在本次政协会上,市政协委员、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蕴新提出如此建议。
据统计,我市2011年专利申请量19816件,增长84.5%,其中发明专利5347件,增长87.7%;专利授权9149件,增长34.4%。其中发明专利1135件,增长48.2%;全市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150件。另外,全市2011年商标申请量1.23万件,首次突破1万件;市文广新局经省局批准负责办理的全市作品登记数量为111件;全市计算机软件登记数量近800件。大量商标、专利及著作权的存在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存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交易平台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面对如此丰富的“矿藏”,陈蕴新对青岛市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目前,青岛市现有的国家专利技术(青岛)展示中心以及青岛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专利技术进行信息的展示,而且主要提供信息服务;青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版权相关方面,对于商标并没有涉及。这种分散式的交易平台,对于既有技术又有版权商标的企业而言,不利于进行集中的经营。同时,各自为战也不利于青岛市知识产权整体的创造、运用与发展。
由此,陈蕴新提出了对建设青岛市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议。她表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主体主要包括交易双方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交易平台中的中介组织包括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交易平台的交易内容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个人的专利、技术成果等;商标、商号、中华老字号等判断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等享有版权的作品。
同时,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网络平台应对企业的专利、版权、商标等进行展示,同时提供企业的相关信息,使知识产权供需方能够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促进知识产权交易的顺利进行。”陈蕴新表示